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們對自己是越來越舍得花錢了,對待汽車也是一樣。在很多人心中,汽車如同自己最好的伙伴,精心照料必不可少。但正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,汽車后市場中不少商家動了歪心思,很多保養(yǎng)相關的謠言四起,盡管過去了很多年依然在車主圈中盛傳。今天我們就來聊五個最常見的汽車保養(yǎng)誤區(qū),新手司機要注意必坑。
1. 保養(yǎng)周期過短
愛車之心人皆有之,所以很多人就會給愛車用最好的機油,縮短保養(yǎng)周期。通常我們汽車的保養(yǎng)周期在5000到10000公里之間,根據(jù)使用的機油不同,實用頻率和路況不同,公里數(shù)和周期也都可以靈活調(diào)整。后市場盛傳縮短保養(yǎng)周期對車好,因此的確會有很多車主明明保養(yǎng)周期還沒到就急匆匆地去保養(yǎng)。實際上提前保養(yǎng)完全沒有必要,甚至在提醒保養(yǎng)之后再多跑個2000公里問題也都不大,車主盡管放寬心。
我們使用的機油都是從實驗室里經(jīng)過了無數(shù)次實驗才生產(chǎn)出來的,里面添加了很多保護因子,提供長效的潤滑保護,同時它也沒那么脆弱,保護的時間至少也比實際標出來的要更長,所以別看機油放出來是黑色的,潤滑性能還是有的,不需要太擔心。
2. 油液越多越好
機油,防凍液和汽車上的很多油液,它們都有最適宜的用量,有的人覺得多加一點好,至少下一次不用加了。有時候這多出來的油液也很可能成了汽車的負擔,就像我們吃飯一樣,飯吃多了,胃就會消化不良。機油,防凍液都有加注的最大和最小值,油液位置刻度處在它們之間是最好的。當然如果燒機油嚴重的車子,每次保養(yǎng)時加過上限也問題不大,但依然還是建議嚴重的燒機油盡早維修最好。
3. 頻繁打蠟
都說人靠衣妝,車子也需要保持好的“容顏”,這個本身沒錯,但是如果經(jīng)常對汽車打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了。車漆眾所周知都是有一定的厚度,打蠟就是用研磨機以車蠟不斷地在車漆表面摩擦,磨掉車漆表面比較臟的那一層,達到閃亮如新的效果,但是這么一磨,車漆的厚度難免的就變薄了。不僅如此,使用的車蠟含有堿性物質,長期使用會讓我們的汽車車漆便面看起來暗淡無光。
所以絕對不建議車主頻繁的打蠟,如果真的愛惜車子,可以選擇隱形車衣這種,撕掉以后車漆依舊光亮如新。
4. 胎壓打高不打低
胎壓大家都知道不能過低,因為過低容易爆胎,所以想當然的就會把胎壓打的高一點,這樣還能省去后面因缺氣到處找地方加氣的麻煩,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胎壓高一些可以省油,所以就有很多車主會這樣做。但實際上高胎壓對汽車的安全行駛也是不利的。如果輪胎的胎壓過高,輪胎與地面的基礎面積就會減少了,在剎車時有效的摩擦力也會減小,制動距離就會拉長,十分危險。
5. 買新車舍不得開
對于很多人來說買車是一件大事,買了車自然格外愛惜,甚至出現(xiàn)舍不得開的情況。但是我們要知道,汽車畢竟是很成熟的機器,很少是開壞的,而更多是放壞的。汽車在不斷的使用后才能發(fā)揮出最好的機械性能,最完美的使用狀態(tài),一直放著放著就啟動不了了。
實際上汽車保養(yǎng)使用中的誤區(qū)還有很多,以上的五點是很常見的,如果你對上面說到的這幾點都十分了解,那么恭喜你已經(jīng)是很成熟的車主了。